English

跨越国界的爱

1999-10-15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胡建礼 我有话说

1998年11月,病魔突然降临到年仅29岁的北京青年郝鹏飞头上:他患了急性淋巴白血病!一种比普通白血病死亡率更高的更难根治的高危险病症!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是中国治疗白血病的最好的医院之一,所长陆道培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和权威。郝鹏飞入住后,医院在1998年12月至1999年10月这10个月间共对他做了9个化疗疗程以控制、缓解病情,使病情不至于进一步恶化。9个疗程,光医药费就花了40多万元。40多万对于只是普通工薪家庭的郝家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幸好大病统筹能报70%,剩下的十几万元,在郝鹏彪与家人的四处筹措下,总算勉强凑够,但已是欠了一屁股债了。

然而郝鹏飞患的急性淋巴白血病不比一般的白血病,仅靠化疗是不可能有生还机会的。唯一的希望是做骨髓移植手术!1999年3月医院提出了骨髓移植治疗的方案。如果提供骨髓者是患者的亲属(亲血移植),那么配上的概率在25%;如果提供骨髓者与患者没有血缘关系(无关移植),配上的概率极小(根据不同情况在几千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之间)。于是郝鹏飞的家人纷纷向医院提供自己的骨髓样本,然而检查结果竟然都与患者不符。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寻找与患者骨髓样本类型配得上的其他骨髓提供者了。我国虽然是12亿人口的大国,但目前全国只有“上海中华骨髓库”一个骨髓库,就这个骨髓库里也只有5000例样本。从概率上看能配上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1999年6月,郝鹏彪在看报时读到一则消息:天津医科大学利用一名韩国人提供的骨髓为一朝鲜族的中国人成功实施了骨髓移植手术。他不禁心念一动,他正好认识一个韩国朋友,何不试着找他帮忙看看?于是他与那位在韩国驻华某企业工作的朋友联系上。那位韩国朋友向他推荐了现在在北京开诊所的韩国华侨靳万红先生,说他或许能帮上忙。6月底,郝鹏彪就试着给靳先生打了个电话,没想到热心的靳先生立刻请他来诊所谈明了具体情况,并且立刻着手与韩国方面联系。很快,信息反馈回来,汉城的天主教医院有骨髓银行!而且上次为那名朝鲜族的中国人提供骨髓的就是这家医院!于是郝鹏彪通过靳万红把病人的材料传至韩国,当时他并没有报太大希望。熟料事情就是这么巧,两三天之后,天主教医院骨髓银行传来信息:有一例骨髓样本配上了!郝家人惊喜万分。

7月,靳万红先生专门为此事回了趟韩国,拜会了天主教医院骨髓银行的有关负责人,希望能减免一些费用。骨髓银行的负责人表示理解,答应前期的验血、体检、抽样本等项目全部免费(据靳先生说这大概得花人民币约10万元)。骨髓提供者韩国青年李某正好年龄与郝鹏飞相仿,他表示能够为中国患者捐献骨髓他感到很自豪。一周后,靳万红回到中国,带回了李某的血样让人民医院检验。虽然有微小差异,但不妨碍做骨髓移植手术。

10月12日,郝鹏彪与人民医院达成了做骨髓移植手术的协议,双方定在11月10日为患者实施手术。

负责这次骨髓移植手术的人民医院血液研究所第18病房负责人黄晓军大夫对记者说,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在30%左右,病人须在手术前10天提前进舱(无菌舱)。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手术,花销将是巨大的。

尽管只有30%的成活率,但在郝鹏彪与他的家人心里,30%相对于0就是无限大!而且已经有中韩两国这么多人为这件事奉献了爱心,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他们也要把手术做下去!

目前,郝鹏彪和他的家人正为在11月10日前筹集到30万的手术押金而四处奔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